1. 觀觀小說
  2. 四合院之赤腳醫生
  3. 第523章 購買調料廠
雙手持筆 作品

第523章 購買調料廠

    

-

實驗室內。

看著試管裏的鮮紅色液體,張青翠麵帶畏懼之色。

“李主任,你剛纔說,就這麽一點辣椒精,可以抵得上兩畝辣椒?”

兩畝地的辣椒,從播種,發芽,生長,再到掛果,最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,需要兩個人專門照料。

而一位研究員,在實驗室裏,把幾樣化合物經過一定比例調配,進行化學反應,再萃取,隻用花費不到兩個小時,就能產出兩畝地的辣椒。

張青翠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。

李東來點點頭:“從辣度方麵可以這麽說,不過由於它缺少辣椒本身的清香,更缺少辣椒與油爆炒出來的那種焦香。所以隻能用於廉價的餐飲上。”

廉價的餐飲....巴菲特眼睛一亮:“誒誒,這玩意,咱們可以賣到墨西哥去,那裏的人無辣不歡。”

聽到這個,李東來忍不住吧嗒兩下嘴巴。

墨西哥是辣椒的原產地,這波屬於是反向輸出了。

李東來把稀釋了上千倍的辣椒水放進嘴裏,嘖嘖,真是夠辣的。

“好了,既然已經研製成功了,咱們就得趕緊設計生產工藝。”

“墨西哥人民急需辣椒精,咱們得加把勁!”

給研究員們鼓了勁後,李東來則開始思考下一步工作。

目前實驗室已經擁有了兩樣海克斯科技。

可以預計在未來,還能研究出更多。

但是。

隻是研究出成果,並冇有任何用處。

還得把這些研究成果,生產出來,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,這樣才能運到港城,通過港城的公司銷往全世界。

實驗室用來搞研究還行,並冇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活動。

這就需要尋找一家專門的生產工廠。

在後世,李東來可以把生產的任務,交給代工廠。

可是。

在這個年代,所有的工廠都是國營的,它們擔負的是部委的生產任務,不可能幫助實驗室生產調料。

當然,李東來也可以把生產任務交給部委,由部委統一調度,分配給

隻是那樣,就是失去了海克斯科技建立的意義。

海克斯科技本身就是為了在推廣實驗成果的同時,為實驗室募集研究資金而成立的。

如果把生產任務交出去,那麽海克斯科技跟其他國內公司有什麽區別?

隻是,在這個年代,要依靠自己的力量,建設一家工廠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還是應該....

李東來腦海裏劃過一道亮光。

半個小時後,他出現在了楊廠長的辦公室裏。

看著忙著倒茶的楊廠長,笑著說:“老廠長,你就別忙了,我辦完了事兒,還得趕緊回到實驗室盯著。”

“嗨,你小子,輕易不到我這兒來,來了就想走,哪裏有那麽便宜的事兒。”

楊廠長取來西湖龍井,又從櫃子裏取出了一套茶具,擺在了桌子上。

那是一套紫砂茶具,隱約透漏出的陳舊古樸的氣息,足以說明其來曆不凡。

楊廠長先是拎起熱水瓶,注水,洗杯、燙杯...態度莊嚴,氣勢不凡。

窗外的寒風颳進來,吹起他花白的頭髮,中山裝在寒風中咧咧作響,頗有幾分世外高人的味道。

掀開舊報紙,捏起一小撮茶葉,放入水中。

嫩綠的枝丫在熱水中伸展身軀,一縷白色霧氣,夾雜著幽幽茶香,瀰漫屋內。

就看那味輕醍醐,烹泉旋品茶,茶甌香篆小簾櫳,搗茶鬆院深....

楊廠長雙手擺在雙腿上,手心朝上,雙目微閉。

李東來被這氣氛驚住了。

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古法茗茶?

不知道過了多久,楊廠長睜開眼睛,神情有些茫然。

李東來:......

李東來端起搪瓷缸子,咕都喝了一大口,擦了擦嘴角的茶漬:“當然是直接喝下了!”

“.....有道理。”楊廠長尷尬的笑笑:“我前陣子偶然間得到了一套茶具和一套茶譜,本來想著學習一二,修身養性的,看來心還是不淨啊。”

說著,他端起搪瓷缸子,牛飲了一口。

“嘖嘖,還是這樣舒服。”

李東來如有所思的看著他:“廠長,你今年纔剛剛五十歲,正值年輕力壯,怎麽能學那些老頭子?”

聽到這話,楊廠長頓時來了精神:“那是,自從劉副廠長被抓起來後,我就感覺到有用不完的勁頭。說起來,我還要多謝謝你。你放心,以後在軋鋼廠裏,我就是一麵盾牌。”

“這盾牌有多硬?”

“那要看使盾牌的人有多硬!”

李東來深深的看了楊廠長一眼,笑道:“說來也巧,我正好有件事需要你幫忙。”

“我就知道你小子是無事不登三寶殿。”楊廠長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茶,“有什麽事情,你就直說,咱們之間用不著繞彎子。”

李東來會意的點點頭:“我記得咱們軋鋼廠

軋鋼廠是國營大廠,工人足有兩萬多人,再加上工人的家屬,至少有五萬人。

五萬人的工廠,比得上一個小型城鎮。

所以,各種設施齊全,像幼兒園,小學,中學,醫院,電影院之類的自不必說,在軋鋼廠的外圍,還建了不少附屬工廠。

調料廠就是其中之一。

生產出來的調料,除了上繳給部委,統一調度外。剩下的一部分,作為福利發放給工人們。

在早些年,工人們不需要買調料。

隻是這些年,由於物質貴乏,缺少原材料,調料廠已經處於停產的狀態。

這年代,工廠停產,工人照常領取工資。

如果是正規的工廠也就罷了,工人的工資大部分由部委負責解決。

可是。

調料廠是三線廠。

簡單來說,就是軋鋼廠的私廠,工人的工資自然得軋鋼廠幫忙解決。

一百多號工人,就算是按照最低工資發放,每個月的工資就得一千多塊。

就算軋鋼廠現在有了扶貧車間這個現金奶牛,也有點吃不消。

為了這件事,楊廠長冇少頭疼。

見李東來提起調料廠,楊廠長猛然瞪大眼:“你是不是又研究出什麽新玩意了?”..

李東來道:“確實鼓搗出了兩樣東西,不過那東西隻能在國外銷售。”

...銷往國外,楊廠長聯想到即將在港城建立的海克斯科技,心中有些明白了。

“你想讓調料廠生產哪些東西?”

“不僅僅是生產,調料廠還得歸屬到海克斯科技。”李東來把自己關於調料廠的設想講了一遍。

楊廠長聽完後,微微皺起了眉頭:“東來,調料廠雖不是部委直屬的,但也不是個人的,就這麽轉手,怕是不太合適,別的同誌會產生詬病的。”

李東來解釋:“又不是轉手給私人,而是轉手給海克斯科技。海克斯科技可是部委批準成立的。”

提到海克斯科技,楊廠長的眼睛亮了:“這倒是個好主意。”

....

兩人商定好細節後,楊廠長召開了廠委會議。

對於軋鋼廠來說,調料廠就是一個累贅,現在終於有人接手了,還是部委特別成立的海克斯科技,那些廠領導們冇有任何猶豫,便舉起了手,表示讚同。

在張秘書起草的協議書上簽上字,李東來代表海克斯科技,以五千塊的價格購買到了調料廠。

...

京郊的一處大雜院內。

三十歲的劉大誌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。

看看陽光已經照射在了床頭,不情不願的爬起床,拽過一條露出棉絮的破棉襖胡亂穿在身上。

光著雙腿,跳下床從紙箱子裏翻出一條看不清楚顏色的舊棉褲,坐在床上,想穿在身上。

剛穿了一半,看到棉褲褲襠處破了一個大洞,劉大誌歪著頭猶豫了一下。

最後也許是覺得棉褲穿在身上,會被人看到底褲,他再次猶豫了一下,把棉褲扔到了滿是塵土的地上,再次來到紙箱前。

一通翻找後,這次終於找到了一條完整的褲子。

隻是這條褲子是條單褲,在這個季節穿在身上可能會冷。

想到自己今天得出門,劉大誌也就冇有再猶豫,把褲子套在了身上,又拿起掛在牆上的麻繩子,拴在褲腰上,當做一條皮帶。

襪子是冇有的,劉大誌光著腳穿上一雙棉鞋,棉鞋底部已經被汗水浸濕了,黏湖湖的,濕漉漉的,這讓他有些不舒服。

隻是家裏隻有一雙棉靴,也隻能湊合了。

穿戴整齊後,劉大誌拿起八仙桌上那把斷了齒的梳子,在頭髮上胡亂的梳了幾下,見頭髮不遮眼睛,便失去了梳頭的興致。

晃悠著走出門,外麵的陽光有些刺眼,他眯著眼來到大院中的水池旁,擰開水龍頭,雙手捧起水,呼哧呼哧的洗臉。

“這不是大誌嗎?”

隔壁王嬸端著水盆子來水池旁洗衣服,看到他,笑著打招呼。

“聽說城西的木材廠在招臨時工,你不去試試?”

劉大誌抬起袖子,胡亂的擦了擦臉:“試啥試啊,要是被廠裏麵知道我去乾臨時工,肯定會把我開除掉,你可能不知道,現在軋鋼廠的那個楊廠長大權獨攬,早就看我們這些吃白飯的不順眼了。”

王嬸把水盆子放在水龍頭前,接了半盆子水,也不用洗衣粉,就那麽揉搓了起來。

“大誌,你別怪嬸多話,你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。”

“那個調料廠已經一年多冇開工了,你每個月也就能拿到十來塊錢,這點錢,怎麽養家活口?”

“嬸,你說的我都知道。”劉大誌接了一捧水,倒進嘴裏,呼呼呼漱口。

“呸。”

吐掉水,抬頭看看太陽,見時間尚早,劉大誌便蹲在旁邊,跟王嬸聊起天啊。

“嬸子,我的情況你也瞭解,身體比不得大壯他們幾個,乾重體力活肯定冇戲。”

“留在調料廠每個月好歹有十來塊錢。”

王嬸抬起頭看看劉大誌:“道理是這個道理,就是苦了二丫頭。她一個人在菜市場當臨時工,早出晚歸的。”

“我也知道....”劉大誌臉上浮現出苦澀,低下頭盯著從破棉鞋裏冒出來的腳指頭,目光遊移不定。

“二丫頭跟著我,算是冇有享一天福。”

“剛嫁過來,我娘就生病了,她伺候了兩年,把我娘送走了,調料廠又黃了。”

王嬸歎口氣,收回目光,繼續揉搓衣服。

“能這樣想,說明你小子還有點良心。”

“嗨,嬸子,看你這話說的,我也是爹孃生的,養的,能冇良心嘛,冇良心那不成禽獸了?”

劉大誌緩緩站起身,笑笑:“嬸子,你忙,馬上就要中午了,我得給二丫頭送飯了,你也知道,菜市場不管飯,來回耽誤時間,要扣工錢的。”

“去吧,去吧....”

待劉大誌離開後,王嬸抬起頭看著劉大誌的背影,苦笑著搖搖頭。

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啊。

就像劉大誌家,他是軋鋼廠下屬工廠的正式職工,每個月工資三十塊錢,媳婦兒二丫頭是農村來的,勤勞能乾,本來應該過上好日子的。

結果劉大誌他娘當年生病,把整個家底都花光了,還借了一屁股債。

債嘛,隻要努力幾年,總能還上。

誰承想,調料廠黃了。

由於冇有生產任務,劉大誌這些工人們每個月隻能拿到三分之一的工資。

這簡直要了劉家的老命了。

好在借錢的都是鄰居,瞭解劉家的情況,也冇有過分相逼。

劉大誌人倒是不錯,每個月從十塊錢中,取出五塊錢,專門用來還賬。

剩下的五塊錢,用來過日子。

五塊錢,要養活兩個大人,四個孩子,已經很困難了。

特別是孩子現在已經上學了,每個學期的學費,作業本,鉛筆,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
好在劉大誌的媳婦兒二丫頭是個農村姑娘,很有一把子力氣。

街道辦考慮到他家的情況,介紹二丫頭進到了菜市場裏當搬運工,每個月能拿到十五塊錢工資。

日子這才勉強維持。

隻是....一個姑孃家家的,跟大老爺們一塊當搬運工,著實有些辛苦。

王嬸可是見過搬運工乾活的,一百多斤重的菜筐子要扛在肩膀上,從大車上,扛到庫房裏。

一般老爺們都受不住,更別說一個女人了。

王嬸想著這些,最後無奈的搖搖頭。

想這些乾啥。

這些年,家家的日子都不好過。

誰也冇辦法幫忙。

....

頂點小說網首發-